超纯水科普:芯片制造水,宇宙探秘水

image 38

饥渴芯片厂:

芯片制造,是一个饥渴的行业,生产一张12寸的硅片,要用掉8吨水,能装满一台洒水车,台积电一天用水15万吨,相当于每天抽干80个泳池,因特尔一年用水3400万吨,等于每年吸干2.5万个西湖,芯片厂要这么多水干什么呢?一部分,冷却降温,一部分,配置溶剂,更多的用来给芯片洗澡,

08 1
08 1

在被封装保护前,娇嫩的芯片有着严重的洁癖,所以动辄上千道工序的芯片生产中,有30%都在重复一件事情,湿法清洗,用大量的水和化学溶剂,清洗硅片,去除上一道工序的残留,为下一步做准备,光刻熏蒸前要清洗,曝光显影后要清洗,高温扩散前要清洗,湿法刻蚀后更要清洗,不过芯片的洗澡水,可不是普通的水。

08 2
08 2

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,我们常喝的饮用水,每升含有100毫克以上的金属元素,大部分以离子形态溶于水中,它们是水之所以导电的原因,也决定了一杯水的风味与口感,水有点苦,通常镁离子偏高;水有点涩,一般铁离子过剩;水有点咸,因为钠离子属盐,水中溶解的除了金属离子,还有气体,只要这杯水还在大气层,里面就会溶解氧,二氧化碳等各类气体,而不溶于水的杂质就更多了,比如细小颗粒物和各种微生物,天然矿泉水中,存在一定量的藻类和细菌,瓶装矿泉水虽然会经过额外的灭菌处理,但也只是控制菌落总数不超标.

08 3
08 3

尽管水中有怎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,对于人类而言,一杯水,只要致病菌不过量,矿物质不超标,那就叫干净又卫生,可对于芯片来说,水里的这一丁点杂质,确实邋遢又致命,金属离子会影响器件的阈值电压;溶解气体,会干扰硅片的氧化覆膜,细菌有机物能引起PN结的短路漏电,细小颗粒物,会导致硅片的表面缺陷,因此能接触芯片的水,必须是超纯水。什么是超纯水?就是比纯净水还要干净卫生,比蒸馏水还要滴滴清纯的纯粹的水。没有金属离子,没有气体尘埃,没有细菌病毒,只有氢氧元素组成的水,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,能量产出来最纯的水,是半导体超纯水,它的各项指标,比医用无菌注射水要严格数百倍。

08 4
08 4

捕获中微子:

当然超纯水除了用于医疗制药,生产芯片,还能用来探索宇宙,全世界最有名的超纯水系统在日本神冈町地下1000米的废弃矿山里,东京大学在这里建了一个直径40米的巨型水桶,桶内是5万吨不断循环的超纯水,四周遍布的金球,则是一个个光电倍增管,用来捕捉宇宙中微子的踪影,这些幽灵粒子可穿透万物,只有在水中恰好遇上氢氧元素的原子核或电子时,才会引发切伦夫辐射,产生一丝微光,中微子的这一点光亮,实在太过微弱,因此水中不能有任何杂质,否则就会被阻挡吸收,这就是用来观测超新星爆发,研究太阳中微子的超级神冈探测器,为日本赢得了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,神冈团队还在计划扩建一个更大的探测器,要用26万吨的超纯水,在2027年打造一个更大的超纯水桶,来窥探更多的宇宙奥秘.

08 5
08 5

制备超纯水:

那芯片厂是如何生产超纯水的呢?这里面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,自来水净化成为纯水,纯水超净化成为超纯水,第一阶段又叫水质预处理,使用多介质过滤器和超滤设备,来去除水中的绝大部分颗粒物,悬浮物和胶体,除此之外,还要加入活性炭过滤器来吸附有机物,或者亚硫酸氢钠来去除游离氯等氧化性物质,当完成各种物理过虑和化学软化后,还要通过两次反渗透膜进行脱盐,来去除水中的各种无机盐,以及侥幸逃出过滤的有机物和微生物.

08 6
08 6

在预处理之后,进入第二步的主处理阶段,这里的净水方法,除了前面的过滤和逆渗透,还包括紫外灯照射灭菌和氧化分解有机物,来进一步降低水体中的总有机碳成分,同时还要用连续电解除盐技术(EDI/CEDI),来解决水中剩余的阴阳离子,最后用真空除气机和多级脱气膜,来去除水中的各类溶解气体,到此,芯片厂就把自来水提炼成了纯水,暂时储存在充满氮气的纯水槽中,

而从纯净水到超纯水,还要经历第三步,水的抛光处理(polish),也就是精制处理阶段,这一部分简单说就是前两步的梅开二度,要把之前出现过的各种净水装置再度集结在一个管道系统中,让纯水在其中高速循环,再来亿遍,确保纯水成为超纯水,并在无限循环中保持纯度,直到在用水点被取出,用来造芯片.

08 7
08 7

经过这么一番折腾,自来水在净化过程中,要损失3-4成水量,才能成为超纯水,同时芯片生产过程,极其费水,大量超纯水不仅用于湿法清洗,还包括了浸没式光刻,配置刻蚀溶液,化学机械抛光(CMP),硅片切割降温等等工序,所以说芯片制造是一个饥渴的行业,对于水质和水量的要求都极其高.

u 11
u 11

我国芯片厂的分布,以南方为主,尤其集中在长三角地区,这里面水资源是原因之一,芯片厂的选址很重要,要考虑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,同样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流程,搬到不同的地方,生产良率和芯片质量就可能不一样,这不是什么玄学,但每个地方的风水不同,风指的是气流循环,即芯片生产的无尘间,要通过风机过滤组(FFU),不断循环外部补充的空气来维持洁净度,如果当地大气污染严重,会影响厂房内部的空气质量,水也是如此,如果原水的质量不高,那净化出的超纯水品质也会有区别.

08 9
08 9

此外厂房所在地的温度,海拔,地表微震动等因素,都可能对芯片良率产生南橘北枳的影响,所以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宝岛台湾,缺乏大江大河降雨多靠台(季)风,从地理角度考虑,并不是理想的芯片厂基地,去年春夏之交,没有台风登岛,导致了严重的干旱,让台积电不得不每天动用100多辆卡车运水,才勉强维持了芯片生产。

检测超纯水:

回到超纯水的生产,光有各种净化过滤的手段还不够,你怎么知道水里的杂质都清除干净了呢?这就需要对水质进行极其精密的检测:比如测PH值,芯片既不耐酸也不耐碱,再比如测量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,芯片很讨厌水中的溶解氧,它会导致硅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硅,影响器件的性能和良率,对于芯片而言,水里的一切化学成分,几乎都有毒,比如硅会导致硅片缺陷;硼会导致硅片掺杂;氯会影响化学沉积;各种金属离子,则会改变晶体管的电特性,

08 10
08 10

所以芯片厂的超纯水系统,要配备多种水质分析仪,对水的微量成分进行实时检测。比如水的电阻率,就是直接反映水质的一个参数,生活中我们常说水是导电的,但实际的导电物质主要是水中的金属矿物质,水体杂质成分越少,水的电阻率就越高,海水电阻率约20Ω.cm,自来水电阻率约200Ω.cm,医用无菌注射水的电阻率高于770KΩ.cm,而半导体级超纯水的电阻率,需要大于18.18MΩ.cm,这就是个绝缘体,

电阻率之外,芯片厂的水还需要检测,总有机碳含量,简称TOC(Total Organic Carbon),它是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总和,也是超纯水中残留最多的杂质成分,相对含量超过杂质总量的90%,TOC偏高,会给芯片生产造成各种麻烦,比如在硅片氧化时,导致成模质量低下,在浸没式光刻时,造成光刻机镜头的雾化,在高温制程中,产生碳化颗粒物等等,因此芯片厂会实时检测TOC,通常是先用紫外线照射水样,使含碳有机物分解,产生二氧化碳,导致水中电导率的轻微变化,再以此计算出TOC含量,根据2015年的半导体技术蓝图(ITRS),超纯水的TOC含量要小于10亿分之一(1ppb),这个检测难度,相当于在500升的豪华浴缸中放满水,然后喝出来里面放了一粒盐,

08 11
08 11

和前面提到的测量相比,最麻烦的是微生物含量检测,因为通常需要先对水体采样,在培养皿上,培养出菌落后,再通过菌落的数目,来间接判断水质,这种培养皿法的样本误差大,耗时数天,无法进行实时的监控,目前更先进的技术手段,是光谱测量法,利用微生物体内的代谢物,如辅酶1与核黄素,在接受特定波长光照射时所释放出的特殊荧光,来对微生物进行直接测量和统计,

08 12
08 12

检测技术和仪器精度很重要,因为它们决定了水质纯化的极限,半导体行业在制定超准水标准时,常常会被仪器的检测极限所限制,比如TOC的最小量程,是200亿分之1(0.05ppb),低于这个数值连最精密的分析仪,都无法检测出来,也就无从对水质做进一步的控制和纯化,而随着芯片工艺继续向着2纳米,1纳米迈进,业内对于超纯水的纯度要求还会更高,驱使着我们不断探索水的提纯极限。

好喝吗?

OK,最后回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,超纯水好喝吗?fab里的水我没有喝过,但实验室里的超纯水我尝过,一点也不好喝,完全没有味道,水之所以喝起来像水,或者说我们所熟知的水味,并不来自于水,而是取决于水中微量的矿物质,去除了所有杂质的超纯水,对于味蕾来说,就是一种陌生的单调和极致的无聊,因为物质在水中的迁移率,取决于浓度差,由于超纯水的杂质浓度为零,所以溶解力和清洁效果极强,很适合作为芯片洗澡水,能轻易把硅片上的各种东西一波带走,

但是作为饮用水,它虽然无毒,却能把你榨干,这种水在人体消化道走一圈,会吸走体内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如果只是偶尔在实验室里偷喝一点,只要不被导师抓到,一般不会危及生命,但是长期或大量饮用超纯水,会造成体内严重的电解质失衡,有生命危险。所以喝的水要干净,但不能完全干净,这一点,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了,水至清则无鱼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4 × 1 =

联系我们

翘首以待

见字速复

“sales@colorusb.com”

U盘采购指南

免费获取PDF

This ebook will change everything you ever thought about relationships and attachment. Find the secret to connecting better and faster